使用化學殺蟲劑的一些弊端問題 |
發布時間: 2024-01-14 被閱覽數: 1892 次 來源:中泰興盛 |
1、化學農藥防治蟑螂三大危害。 目前國內外防治蟑螂幾乎百分之百使用各種化學農藥,有些甚至是明令禁止的高毒和劇毒農藥。使用化學農藥防治蟑螂存在三個問題:①化學藥物的殘留、積累和不易降解威脅著人類生存的環境,包括建筑、土壤、空氣等生態系統。②多年重復使用擬除蟲菊酯類化學殺蟲劑,包括溴氫菊酯、氯氫菊酯等,已使蟑螂產生了極強抗藥性。⑧蟑螂經常活動的地點是人類生活、起居、食物存放地點,使用化學藥劑殺滅蟑螂直接損害人體健康。 中華醫學會和中華預防醫學會專家教授稱,在室內使用化學藥劑滅蟑,從某種程度上講要比蟑螂的直接危害更大。 2、化學藥品滅蟑后果不堪設想 目前蟑螂已有很強的抗藥性,人們為了達到殺滅蟑螂的目的,只能加大藥物的濃度或加大用量(為了增加毒力和毒性)這樣非但不能達到滅蟑的目的,反而加速了環境污染 和危及人類健康,同時又因蟑螂的適應能力極強而導致其抗性倍增。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的結果。如果不加以控制蟑螂會暴發成災,后果不堪設想。 3、化學藥物為什么不能使局部自然控制蟑螂密度? 化學藥物本身存在著治標不治本的缺陷,除了蟑螂已有的抗藥性外對隱藏在洞穴、縫隙處的蟑螂及卵鞘無法滅殺。由于漏殺和蟑螂的抗藥性所致,要想在局部根除蟑螂或是讓其種群自然控制密度是根本不可能的。北京申奧前曾組織過幾次大的全民滅蟑活動,也曾創下了一次集中投放化學農藥達4 0噸的歷史記錄。然而北京市現在的居家、醫院、賓館等場所的蟑螂密度仍不容樂觀,這也說明利用生物技術誘殺蟑螂,達到讓種群自己控制蟑螂密度已時不可待。 4、什么是害蟲的抗藥性? 抗藥性是指生物在體內產生對某種物質的免疫能力,使其不能傷害到自己。蟑螂本身就具備極強的生命力,在生物界,每種昆蟲都有自身的抗性,反復使用某一種藥物這對它的抗性只會越來越強,抗體弱的自然淘汰,而存活的昆蟲在繁殖下一代時也把其抗體遺傳給子代,這種生物的進化,造成了物種的優化,抗藥性就這樣隨之形成,抗藥性也是抵抗藥物的一種特性和個性。 5、目前蟑螂的抗藥性已到什么程度? 目前蟑螂的抗藥性已提高了幾十倍,據實驗得知,用市面上出售的噴殺劑噴殺蟑螂后,在短短的4-6小時后蟑螂會復活,而當時擊倒的蟑螂只是一種假死現象。(在浙江大 學生科院實驗2001.10) 6、為什么說使用化學藥物滅蟑給人和環境帶來的危害比蟑螂對人類帶來的危害還要大呢? 凡是能廣譜、快速擊倒害蟲的化學殺蟲劑,都有毒性強、毒力高的化學農藥成份在內,因此這類藥物既滅蟑螂也能傷害人畜。有時殺不死蟑螂但可直接傷害人畜。噴霧型化學殺蟲劑危害更大: (1)霧狀的藥品大多是滯留型的,有毒物質先是飄浮在空中然后隨風落在房間的每個角落里包括食物中,這些飄浮散落的農藥人們用肉眼是無法界定其準確位置的。當人們進入房間的時候這些有毒物質即殺傷了害蟲自然也侵害了人體健康。 (2)有些化學殺蟲劑中的香料都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有毒物質,長時間吸入會麻痹大腦中樞神經且引發口腔黏膜的疾病。由于老人和小孩的抵抗力較低故因化學農藥殺蟲劑導致的發病率更高。 (3)化學殺蟲劑的有毒物質對男性的精子傷害較大,這又直接影響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對此,國際衛生組織專家早有定論。 (4)化學殺蟲劑的有毒成份因存在不宜降解的問題,所以對人類生存環境影響也在不斷加大。 因此,在選擇使用化學滅蟑劑時,需要謹慎考慮其潛在的弊端,并確保按照正確的方式使用,以最小化可能的負面影響。同時,也可以考慮使用更環保和對人體、寵物安全的替代方法。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