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 |
發布時間: 2024-01-01 被閱覽數: 2095 次 來源:中泰興盛 |
蚤類俗稱跳蚤,是嚴重搔擾人類危害人類健康的害蟲。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飼養寵物之風盛行及鼠密度升高,跳蚤越來越多,擾民和發生傳染病事件時有發生。蚤類通過吸血傳播人畜疾病,曾在歷史上發生過三次大流行死亡上億人的黑死病鼠疫、鼠源性斑疹傷寒也稱地方性斑疹傷寒。此外;跳蚤還可以傳播野兔熱、絳蟲病等,嚴重危害人類健康。 跳蚤生活史:跳蚤為完全變態昆蟲,整個生活史分卵、幼蟲、蛹和成蟲四期,各期長短與溫濕度密切相關。卵橢圓形,白色、淡黃或淺黑。其長一般為0.4~2.0mm。一般產于寄主棲居的場所。幼蟲具咀嚼式口器,食料為其生活環境中的有機物粉屑,如寄主的糞渣,窩巢中的雜物,谷粉、草屑等,尤其成蟲排出的血便更為重要。幼蟲結繭后變為前蛹。2天左右蛻皮變蛹。蛹分頭、胸、腹3部,3對胸足大部分游離。蛹色由白逐漸變黃以至棕黃。成蟲羽化出繭后立即侵襲宿主吸血,以維持生命和繁殖后代,然后進行交配。1——2天后開始產卵。雌性跳蚤一生產卵若干批,每批產卵數粒,吸血可促成下一批卵成熟。雌蚤一生產卵200——400粒,最多的種類一生可產卵1000粒。 寄主關系:跳蚤善跳,跳蚤依靠跳躍尋找寄主,這需要它與寄主很近時才能達到目的。蚤的寄生方式分為3型:①游離型。蚤在寄主周圍自由生活,吸血寄生,該型占絕大多數。②半固定型。雌蚤將口器固定于寄主皮下吸血的時間很長,1~2周或更久,雄蚤自由活動。③固定型。雌蚤畢生鉆入寄主皮下,皮上僅留一孔,借以呼吸,排便和產卵,雄蚤游離生活,本型僅限于潛蚤屬。 傳播與轉移:蚤類自身活動能力有限,印度客蚤離開寄主最遠可達5m。據觀察,最善跳的人蚤,跳躍高度為雄蚤20~70cm,雌蚤10~60cm,跳遠距離為雄蚤5~31cm,雌蚤3~26cm。離開鼠尸和廢棄洞的蚤,可在野外地面上侍機尋找新的寄主,在春秋兩季和陰天時,找到寄主的機會較多,但在炎熱的夏季,午間陽光的照射下,地面溫度可達40℃以上,蚤很短時間即被曬死。跳蚤的擴散與轉移,主要是依靠寄主的活動。嚙齒動物互相竄洞,不同的飼養動物、寵物交叉傳染,家棲和半家棲鼠類的遷徙,都會促使蚤的寄主交換,并被傳播至很遠的地方。蚤也可以借助現代交通工具遠距離傳播。同時也可將動物間傳染病傳播給人。 吸血活動:跳蚤吸血機會愈多壽命愈長,繁殖力也愈強。蚤在找不到自然寄主時,亦可襲擊人和其他動物。如人蚤即有家野兩型,我國人蚤的家棲型寄生于家養動物和人,野棲型寄生于旱獺。蚤吸血時間一般為2~10min。不少蚤類每日吸血3~4次,印鼠客蚤每日至少吸血2~3次,貓櫛首蚤一晝夜吸血達12次。固定型雌蚤要持續不斷的吸血。許多蚤吸血量遠超過其需要,這樣排出的血便可為幼蟲提供食料,緩慢細蚤于0.5h內可排出血便28滴。跳蚤的吸血和消化與溫度、性別和繁殖均有關。雌蚤的吸血量大于雄蚤。蚤的消化速度高溫時較低溫時為快。另外,跳蚤吸血和消化也與蚤日齡和環境濕度有關,吸血蚤數隨蚤日齡和環境濕度的增加而增加,蚤日齡越長吸血數越多。 繁殖:絕大多數跳蚤的生殖是獨立于寄主的生殖。產卵量與吸血類型有密切關系。游離吸血型每日很少超過10個卵或稍多,一生約產幾百個卵,貓櫛首蚤可達1000個卵。 數量季節變動:蚤類指數消長按季節可分4型。春季型,高峰在4~5月。夏季型,高峰在6~7月,北方很多蚤種屬于此型。秋季型,高峰在9月。 |
相關新聞 |